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改变在肺鳞状细胞癌(LSCC)中较为常见,是FGFR抑制剂治疗的潜在靶点。然而,我们对FGFR改变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知之甚少。血管激酶抑制剂尼达尼布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活性。我们现在已经应用下一代测序(NGS)来描述LSCC患者的FGFR改变,并检测尼达尼布在FGFR1拷贝数增加(CNG)阳性的LSCC细胞系中的抗肿瘤活性。尼达尼布治疗增加了毛细血管间距离。
我们在体外研究了尼达尼布对LSCC细胞系增殖和FGFR信号转导的影响,并在体内研究了尼达尼布对肿瘤形成的影响。通过NGS对75例临床LSCC标本进行FGFR改变筛选。尼达尼布抑制FGFR1CNG‐阳性LSCC细胞株的增殖,与体内外FGFR1-erk信号通路的衰减有关。NGS在LSCC标本中检测到FGFR1CNG(10.7%)、FGFR1突变(2.7%)、FGFR2突变(2.7%)、FGFR4突变(5.3%)和FGFR3融合(1.3%)。
FGFR改变阳性或阴性的L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没有差异。然而,在36例术后疾病复发的患者中,那些有FGFR改变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通过NGS筛查FGFR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手术后LSCC复发的患者是否可能受益于尼达尼布治疗。
为了进一步确定尼达尼布对LSCC肿瘤的抗肿瘤活性,我们研究了其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在H520例异种移植物中,尼达尼布治疗降低了整体血管大小(血管面积、血管周长),导致肿瘤供血减少(血管面积/肿瘤面积的比例)。相反,尼达尼布通过降低血管密度降低了对LK‐2异种移植物的血供。
两种模型之间肿瘤微脉管系统模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增殖、代谢需求以及与宿主基质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模型中,尼达尼布治疗增加了毛细血管间距离,表明了抗血管生成活性。有趣的是,在两种情况下均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效应,这表明低剂量尼达尼布可能足以诱导抗血管生成效应,但可能需要更高剂量来抑制癌细胞增殖。
尼达尼布治疗增加了毛细血管间距离,总的来说,我们发现尼达尼布对H520异种移植物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其特征是p‐FGFR1信号通路减少、癌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体积减小。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GFR1CNG‐阳性的LSCC显示FGFR1信号通路增加,可能对多激酶抑制剂(如尼达尼布)的治疗敏感。尼达尼布一盒多少钱?尼达尼布可以在康安途买到吗?详情请扫码咨询: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