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转移患者而言,选对正确药物也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已上市的一代EGFR抑制剂共有三种: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三种药物均通过相同的作用靶点来实现对肺癌的控制。然而在临床中,厄洛替尼显示出了更佳的脑转移控制能力。其原因在于靶向药要作用于脑内转移瘤需具备一个特殊条件:一定要先通过血脑屏障的阻挡,成功进入脑内才能作用于相关通路。相比其他靶向药,厄洛替尼具备更好的脂溶性,能一定比例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转移病灶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中,厄洛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无症状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脑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0.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9个月。第三代EGFR抑制剂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仅有奥希替尼(泰瑞沙),幸运的是,奥希替尼同样拥有强大的入脑能力,对控制脑转移病灶并不逊色于厄洛替尼。对于第一代EGFR抑制剂治疗后耐药进展,伴有EGFR T790M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能带来的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而化疗仅有4.2个月。
自2002年,肺癌首个靶向药,第一代EGFR抑制剂面世。在这之前,肺癌患者能接受的治疗仅有放化疗,平均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进行临床试验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患者而言,小小的一片口服药竟能创造超过一年的生存期,并且副作用远远低于放化疗。由此,肺癌靶向治疗的大幕拉开。随着靶向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2014年奥希替尼横空出世,再次将第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产生T790M继发突变的患者生存期延长超过一年。
详情请访问 AZD9291 https://azd9291.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