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生长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研究发现,VEGF过表达与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大部分妇科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有关,其VEGF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就越差。抑制血管生成路径的药物如贝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抑制血管生成路径的药物如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在子宫内膜癌中单独应用时,客观反应率为12%~15%。在一项研究中,贝伐单抗和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联合应用,反应率为24%,但是却引起了8%的肠瘘和肠穿孔。
在另一个Ⅱ期临床试验中,将贝伐单抗引入紫杉醇和卡铂的方案中,用于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结果发现,客观反应率为7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个月,从而提示,紫杉醇和卡铂方案联合贝伐单抗可能是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一个最好选择。应用多靶向VEGF/FGFR/PD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布立尼布、舒尼替尼、多韦替尼、尼达尼布、乐伐替尼)的有效性令人鼓舞,反应率为14%~19%。但是不良反应依然较重。
鉴于最近发现在10%~20%的浆液性子宫内膜癌或癌肉瘤中有FGFR1或FGFR3扩增以及在内膜样腺癌中有FGFR2突变,目前正在进行FGFR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抗血管生成治疗面临着很多制约其潜在应用的阻碍。此类药物的临床受益情况较为保守,且费用昂贵,大大制约了其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的使用;其副反应还包括高血压、栓塞、肠穿孔等。并且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显然比最初设想的更为复杂,其与肿瘤、血管、肿瘤微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依然不详。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