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脊髓外转移,也称为软脊膜转移,是脑(脊)膜转移(LM)相关脊髓受累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硬膜下脊髓外转移患者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在脊髓的软脊膜以及脊神经表面浸润,使得脊髓和脊神经受累,进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神经根性疼痛,肌力下降等。有研究显示,对存在ALK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在克唑替尼耐药后,化疗的过程中出现硬膜下脊髓外转移,使用色瑞替尼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得到缓解。
治疗上,硬膜下脊髓外转移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形成多发肿瘤转移灶或弥漫性软脊膜受累病变,治疗困难,需多学科综合治疗。由于发生脑(脊)膜转移发生后患者临床症状重,无法耐受化疗,如果有明确的驱动基因,系统治疗方面以靶向治疗为主。EGFR-TKIs及ALK-TKIs作为小分子药物,可以一定程度透过血脑屏障,尽管脑脊液浓度极低,仍部分患者可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多个研究报道EGFR-TKIs治疗EGFR突变的脑膜转移患者,可延长生存期,有研究报道EGFR敏感突变的NSCLC软脊膜受累的脑膜转移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后硬膜下脊髓外多发结节明显缩小。
鞘内注射化疗作为一种局部给药的治疗措施,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脑(脊)膜转移的方法,但效果欠佳。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局部治疗的方式,有明显局灶性病变的患者有改善症状的效果。对于该ALK+的患者,ECOG评分差,合并明确的硬膜下脊髓外转移,二代的ALK抑制剂是最佳的选择,尽管该患者二次活检标本行基因检测,未能检测到明确克唑替尼的耐药突变位点,仍可以给予二代ALK抑制剂治疗。相较与一代ALK抑制剂,二代的ALK抑制剂Alectinib和色瑞替尼对于ALK+的NSCLC的颅内转移病灶疗效更好,提示了更好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亦有应用二代的ALK抑制剂治疗NSCLC合并脑膜转移报道。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