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选择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也分为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而大多都为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不能通过靶向药治疗,只能通过化疗来治疗,而非小细胞就有很多靶向药可以选择。进入20世纪后,研究者们发现了肿瘤产生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的突变造成了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耐药。这些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我们将其叫做肿瘤的驱动基因。
目前,我们发现的肺癌的驱动基因已达数十种。在这数十种,EGFR基因的突变在亚洲人中所患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中国患者突变率35-40%,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45%,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40-45%,这两种突变为常见突变。除19与21号外显子外,其他突变的发生概率较低,被我们称为罕见突变。那么,明确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经过医学研究者的努力,针对EGFR基因的突变,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使用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来对这个基因进行阻断,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EGFR靶向药物的面世,我国近一半的患者已经通过靶向药物受益,获得了更好的肿瘤控制率。
而靶向药也不是说一直只吃一种药,就比如吃易瑞沙一段时间后,慢慢觉得控制不住病情,这个时间因人而异的(每个人身体结构不同,时间也会不同一般都在9-10个月),这就是进化,通过其他基因突变来继续繁殖,导致了靶向药的失效,这个就称为耐药。然而随着医疗的进步,耐药这个问题也在一步步解决之中。在对耐药问题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了EGFR19/21基因耐药后产生的新的突变位点也有迹可循:50%左右的患者产生了EGFR基因中的另外一个位点:T790的突变,20%-30%的患者产生了一个全新的CMET突变。我们也可以采取对应的靶向药物针对这些基因突变来控制肿瘤。目前,基因检测已经进行到第二代,可以通过患者的一部分肿瘤组织,甚至是10mL血液来检测所有已知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可以节约样本,减少取样伤害,缩短检测时间,让肺癌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受益。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