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数不胜数,大多数人将猝死归根于他们的长期工作,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很少有人发现猝死其实与自身的基因是有关系的。随着海外医疗研究者对人体基因代码的解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很多疾病不仅仅有外在因素,自身的基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澳大利亚科学家Richard D. Bagnall教授为首的研究者前瞻性地收集了2010-2012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35岁所有心脏性猝死人群的临床、人口统计学及尸检信息。对全面尸检之后无法确定病因的病例,分析了至少59种心脏基因以期发现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该研究共计确定了490例心脏性猝死病例。1~35岁的病例中,心脏性猝死年发生率为1.3/10万,其中72%的病例为男性。31~35岁人群中,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最高(3.2/10万);16~20岁人群中,病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最高(0.8/10万)。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占24%)、遗传性心肌病(占16%)。31~35岁的病例中,冠状动脉疾病最常见,而在其他年龄的人群中,病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占比最高(占40%)。
海外医疗研究者发现病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病例年龄较轻,多在夜间死亡。对病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的113例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确定31例(27%)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心脏基因突变。随访期间,在出现病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的病例家族中,13%的家族成员被临床诊断为遗传性心血管病。由此可见猝死不仅仅与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与我们身体上的基因也有关。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