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剂Ibrutinib已被证实可有效缓解CLL中淋巴细胞增多和淋巴结肿大,在具备临床疗效的同时,Ibrutinib同样会出现包括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Ibrutinib治疗相关的出血被认为是对BTK靶点(BTK是血小板GPVI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分)和包括EGFR、ITK、JAK3和Tec激酶在内的其他激酶的共同靶向抑制作用所致。Zanubrutinib(BGB-3111)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相比于Ibrutinib,其对BTK的选择性更高,因此可能会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方法评估Ibrutinib和Zanubrutinib在人体和小鼠模型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采用活体显微镜观察体外和体内BTK抑制剂治疗对血栓形成的影响。Z-stack数字Axiocam mRm相机(Carl Zeiss)和Zeiss Axiovision软件用于捕获图像。血栓三维(3D)的分析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面积(μm2)、血栓高度(μm)和血栓体积(μm3。流式细胞术分析用于确定用BTK抑制剂处理后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暴露和致密颗粒的释放。
实验结果表明, Ibrutinib在动脉剪切的情况下可以使I型胶原、纤维蛋白原或von Willebrand因子的浓度减少3倍,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而Zanubrutinib对这些血栓形成没有影响。与Zanubrutinib治疗和空白对照组相比,Ibrutinib处理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显著延迟了2小时内的凝块回缩功能。研究还表明, Ibrutinib在动脉剪切情况下,可以在体外通过作用于CLL患者外周血中的I型胶原而抑制血栓形成,但Zanubrutinib并没有观察到这种影响。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