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EGFR抑制剂虽然在客观缓解率、副作用上都要优于最开始一线用药-化疗药物,不过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除了会竞争性抑制突变的EGFR蛋白,也能抑制正常细胞的EGFR功能,导致皮疹、腹泻和无食欲这些副作用的产生;透过血脑屏障能力不佳,对于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束手无策;大部分患者都会在使用药物1-2年出现抗药性,这也是一代抑制剂最大的bug。
具体耐药机制:一代EGFR-TKIs结合的氨基酸片段发生了T790M突变,导致耐药,占比为50%。肿瘤细胞可以其他代谢通路来弥补EGFR突变被抑制,可以通过c-Met、HER2、KRAS等通路,占比为20%。目前还没有占到准确的耐药机制,占比30%。根据一代药物导致E790M突变情况研发的第二、三代抑制剂,其设计思路与作用机制迥异,相差甚远。
第二代开发的逻辑是:如果药效更好,或许耐药性会出现更晚,甚至是没有。因此第二代EGFR抑制剂采用了共价结合的方式对EGFR进行不可逆的抑制。由于第二代EGFR抑制剂采用的是不可逆结合的方式,临床治疗中显示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不过第二代抑制剂并没有解决T790M耐药突变的问题。三代EGFR抑制剂就在巨大的需求和瞩目下应运而生,2015年横空出世的奥希替尼俘粉无数,显著的疗效受到了业界抑制好评,其研发代号9291在行业享誉盛名。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